甘肃天水的家长群里,最近半个月几乎没人睡过安稳觉。7 月 1 日那天,褐石培心幼儿园的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去体检,拿到的血铅检测报告像块巨石砸进平静的生活 —— 好几份报告上的数字远超正常标准,最高的甚至达到了危险值。
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,251 个孩子的家长连夜带着娃去医院排队。到 7 月 7 日深夜,全部检测结果出来时,整个天水都沉默了:233 个孩子血铅异常,只有 18 个指标正常。
这些三四岁的娃娃,本该在滑梯上追逐打闹,现在却要面对铅中毒可能带来的生长发育问题。

两块发糕揭开的惊心黑幕
调查组后来在幼儿园后厨找到的东西,让见多识广的食药监干部都倒吸一口凉气。早餐留样的三色红枣发糕和晚餐的玉米卷肠包,经检测铅含量分别达到 1052 毫克 / 千克和 1340 毫克 / 千克。要知道,国家标准里食品铅含量不能超过 0.5 毫克 / 千克,这超标了足足两千多倍!
更让人愤怒的是污染源的来源。公安干警凌晨突袭时,在幼儿园储藏室搜出了几桶没用完的彩绘颜料,包装上明晃晃写着 \"不可食用\"。园长朱某琳和投资人李某芳后来交代,是她们同意后厨用这种颜料给糕点染色,就为了让点心看起来更花哨。
有家长翻出孩子之前带回来的点心照片,那些五颜六色的卡通造型,现在看来全是毒药。一位母亲红着眼圈说:\"我家娃每次都炫耀老师给的彩虹发糕,说比家里做的好看,现在想想心都在滴血。\"

从地方调查到国务院督办的转折
天水市最初的调查通报,反而让舆论更激动了。通报里说幼儿园用颜料是为了 \"扩大生源,增加收益\",但有家长算了笔账:食用色素 500 克只要几十块,而查获的那种进口彩绘颜料,一小支就要百八十元。这个解释显然站不住脚。
还有更关键的疑问悬而未决:这些颜料用了多久?除了查获的这批,之前有没有用过其他含铅材料?为什么 233 个孩子集体中毒,却只有两份食品样本超标?这些问题像一团迷雾,让家长们寝食难安。
转机出现在 7 月 12 日。甘肃省突然宣布成立省委省政府调查组,直接把调查级别从市级提到省级,还邀请了生态环境部、国家卫健委的专家加入。同一天,国务院食安办的工作组也已启程,带着明确的督办要求进驻天水。
这种规格的调查阵容很不寻常。有资深媒体人分析,这意味着中央层面已经关注到事件中的疑点,要绕过地方可能存在的阻力,直接还原真相。

孩子们的治疗正在争分夺秒
在调查升级的同时,医院里的救治也在跟时间赛跑。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专门开辟了三个专家门诊,省里调派的中毒科医生和儿科专家轮流坐诊。国家卫健委从北京派来的 3 位专家,每天都在病房查看孩子们的恢复情况。
西安的几家大医院也成了救治前线。天水市政府专门派了工作组驻守西安,协调当地医院开辟绿色通道。一位在西安就诊的家长告诉记者,孩子已经开始服用排铅药物,每天要喝大量的牛奶和猕猴桃汁,医生说这些能帮助减少铅吸收。
但家长们更担心的是远期影响。医学资料显示,儿童铅中毒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智力发育迟缓,严重的会损伤神经系统。联合医疗专家组组长在接受采访时承诺,会对所有孩子建立长期健康档案,跟踪观察至少到青春期。

等待一个彻底的答案
现在的天水,每个人都在等一个明确的结果。省里调查组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重新核查所有样本,包括之前认为合格的 221 份检测材料。国务院工作组带来的检测设备,据说能精确到万亿分之一克的铅含量。
家长群里流传着各种猜测,但更多人选择相信这次调查能带来真相。一位父亲在朋友圈写道:\"不管是谁的责任,必须一查到底。我们不要道歉,只要孩子们未来的体检报告上,血铅那栏都是 ' 正常 '。\"

目前,朱某琳等 8 名涉案人员已被刑事拘留,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。随着调查的深入,那些悬而未决的疑问终将有答案,而这 233 个孩子的健康,也终将得到应有的守护。